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入门>那位扫地阿姨和你这位月薪三万的白领,谁才是真正的中产?

那位扫地阿姨和你这位月薪三万的白领,谁才是真正的中产?

  • 2023-06-05 09:59:46

  • 

    阿姨,你家还缺扫地工吗?


    文丨九合财富



    当今社会,复杂又简单的问题很多,这是其中一个:


    清闲的扫地阿姨和月薪三万的办公室白领,究竟谁才是真正的中产?


    弄清这个问题,应该从下面这个现象开始入手:


    为什么那么多年薪几十万,争着买学位房的中产来说,日子会过得如此焦虑?


    前些天,知乎上的一则问答被广泛传阅。提问是这样的:



    其中的一条回复可谓神来之笔:


    1、月入3万还焦虑,是矫情?


    坐标一线城市,才30岁就月入3万,若与同龄人相比也算年轻有为,可这样的人竟然也会焦虑。


    随后的评论中,有人贴出月入3万在上海所处的薪资阶层:



    在2400多万人口的大上海,月入3万属于前3.5%的高收入人群,从这个角度看,题主明显是在炫耀、得瑟,“不明真相的群众”绝对有理由相信这只是矫情行为。


    经济最发达的上海尚且如此,那对于全国600多个大中小城市来说,这个收入更可以站在金字塔尖了。如果月薪3万都还焦虑、困惑,且属于贫下中农,那对于广大二三四线城市月薪五六千、三两千的老百姓来说,岂不是只有默默吃土的份?


    到底是满满自我优越感的炫耀行为,还是不食人间烟火、无病呻吟的做作矫情呢?



    你以为你月薪好几万/年收入几十万就是中产了?如果你不是本地人或者富二代,就凭你那白手起家的背景,跟那些一线城市的治安队成员(本地人)/或者工厂看门的本地大叔相比,你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屌丝,她们才是实实在在的土豪。


    你别不信,给你看一个案例:我一个创业的朋友,在广州番禺做手机贴膜的贸易公司。一年也能整个百来万,一天他在朋友圈分享了以下内容,让大家知道了一把什么才是低调神秘亮瞎钛金眼的土豪!




    我估计很多朋友不是广东人,我简单翻译一下:


    我讲一个故事,让你们什么叫低调神秘亮瞎钛金眼的土豪。


    今天早上刚来公司,正在打开电脑,公司的清洁啊姨神秘地靠近我:X总,我有件事想不明白,想问下你,不知道耽误你不?


    我:不耽误,你说。


    阿姨:我想盖多一栋房子,要60万,我只有30万现金,想抵押一栋楼贷30万来盖楼,你觉得划不划得来?


    我(内心一惊):货款利息多少钱?


    阿姨:不知道啊。不过贷三年,利息一共8万松一点。


    我(内心一沉):利息不算高,合理,但是你有无还款能力?


    阿姨:有啊。我现在两栋收租每个月2万多,我番禺钟村(在广州)还有一栋楼准备出租。


    我(内心崩溃):那就行了,可以贷!


    阿姨:多谢X总,那我工作去了。



    看着继续扫地阿姨的背景,我陷入了沉思。。。。。。。。


    好了,那么问题来了,这个扫地的阿姨和办公室月薪三万的白领,那个才是真正的中产?


    前有着背负深圳房贷失业的华为男,现有广州番禺的扫地阿姨,都是这个时代的奇葩。


    粉丝钢铁夹回复说,我觉得如果从物质上来说,阿姨是中产。阿姨占有几套房产,工作对她来说不是只是附属品,可以干也可以不干。三万的白领只能说是高级劳动者,劳动对他有决定意义,不得不劳动。


    所以请记住了:你劳动是为了满足物质,而人家劳动却是为了满足精神需求。


    按照马斯洛需求原理,你是底层,人家在你上层。


    这才是活生生的现实和无奈!


    所以即便你在早些年买了房子,拥有了所谓的几百万资产,但是你的生活依然睡神活人,心中依然有难以释怀的焦虑。


    而对于那些安安分分在高级写字楼上班的白领来说,他们是真正意义上的“被中产”。


    水木然认为:真正的中产阶级,应该是那些过上了一种体面和尊严生活的人。孟子说:有恒产者有恒心。意思是有稳定财产和生活保证的人,才能保持良好的道德品质。管仲说: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意思是只有吃穿不愁的人才能明白什么是礼节和荣辱。


    他们人格和经济相对独立,他们具有一定的品味但不至于奢侈,他们具有一定的购买力但不至于挥霍,大量的中产阶级构成了社会的多元化需求,拉动了经济内需,促进了产品附加值的提升,破除“薄利多销”的恶性循环。


    然而,这也是只是理想中的“中产阶级”,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我们都指望他们能成为社会的中流砥柱。然而在现实中,真正的中产阶级真的很少。放眼四望:要么就是坐享其成的人,要么是拆迁/上市等早造就的暴发户,要么就是看起来光鲜的屌丝。


    最后有必要把这个问题升华一下:


    清闲的扫地阿姨和月薪三万的办公室白领。


    究竟谁是屌丝?谁是中产?


    究竟谁给社会的贡献大?


    什么时候我们可以不论出身只讲贡献和价值?




    2、当我们谈论焦虑时,我们在谈论什么?



    月入3万,即使在上海这样的高消费城市也能过的足够滋润——买奢侈品、出国旅游、生育二胎……前提是不要买房、不要给予子女过高的品质生活/教育。


    大城市安居难,难在房子及其附带的居民福利(养老、医疗、子女教育、买车等)。


    一线城市最普通的房子,其上车门槛的首付也至少在200万以上,月薪3万,按照年储蓄30万计算也得7年,人生有几个7年?更何况7年后房子又是什么价位?所以月薪3万有个卵用?在高房价面前,所有的努力都不名一文!而子女的奶粉、尿布、早教、幼儿园、补习班、兴趣班及期间的养育成本,因费用弹性过大,往高了说简直是无底洞。


    职场中有个潜规则,基层岗位基本拒绝35岁以上的大龄青年,对于一些科技类、研发类、互联网类技术升级换代快的高工作强度行业,40岁就是一个槛,于是也就有了年初网上闹得沸沸扬扬的华为大龄老员工被辞退风波。毕竟年轻人干劲更足、技术更新、接受新事物更快、家庭羁绊更少,更重要的是工资更低,直接秒杀普通老员工。


    这就是城市中产/准中产的焦虑所在:赡养父母的焦虑、养育子女的焦虑、技能迭代的焦虑、职场晋升的焦虑、改善居住生活品质的焦虑、同侪攀比的焦虑、欲壑难填的焦虑……


    这也是上文题答的精彩之处——月薪三万焦虑的原因是收入的姿势不对:如果月薪只有1万,4套房子的月租2万,绝对不会焦虑。


    有4套房子,就不会为首付和月供焦虑,除租金收益外,还有房子的资产增值收益,既保证了每月的现金流,又能随时筹措一笔大额资金应急不时之需——不管是卖房子还是以房子抵押贷款,被动收入基本覆盖了生活刚性支出,也就不会有失业焦虑及手停口停的生存压力。


    等同的收入,不同的收入来源,造成的结果却是鸿沟天堑:单一化的劳动收入带来的是焦虑困扰,多元化的被动收入格局却是安然泰若的进退自如。


    3、如何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



    如何打破月入3万的焦虑困境,并建立正确的收入姿势呢?


    首先还是老调常谈的多元化自己的收入来源,在强化自己主动收入的同时,要不断增加自己的被动收入。


    主动收入既包括本职工作收入,也包括适当的兼职收入,所以在迭代升级职业技能的同时,还可考虑伸展外延,当然更建议专注某一领域精进成高纬度的人,夯实自己的主动收入。被动收入就是投资性收入,房产的增值及租金、股票的价涨及分红、债券/信托/互金产品的借贷利息、甚至在大概率指导下的博取泡沫收益……


    其次随着年龄、经验、智慧的增长,要由最初的出卖劳动,逐渐的向出卖智慧/技能/资本等有累积优势的领域转变,这也属于时下提倡的降维攻击——既然在精力、时间、冲劲、活力这个维度上无法与年轻人竞争,那就换个维度,在自己更擅长的领域、经过时间沉淀的领域与新人错位竞争、跨界打劫。


    再次是投资年轻人并与他们打成一片,这也是时下很火的风投——天使投资、VC投资、PE投资等,发现有潜质的年轻人和有创意的点子,用年轻时打拼下的资本去投资它们,随带的分配成果收益。当然,这种要求更高、难度更大,但也不一定非要做风投,身边的有特点、重契约的年轻人也可尝试,权当杠杆撬动、泡沫博弈了。


    如果以上都没法做到,那只好调整自己的心态、降低自己的欲望,这是一种妥协的智慧。就像上文的题主,月入3万还要梦想中的房子和车子,明知不可为而强力为之,当自己的能力远超自己的欲望时,自然焦虑困惑、并显得庸人自扰,毕竟10万有10万的活法,1万有1万的活法,1千也有1千的活法,收入多少都能活——上帝在为一个人关上门的同时,也会为他打开一扇窗。



    希望各位都能结合自己的实际,尽快尽早的建立属于自己的正确收入姿势!



    -- THE END ---


    免责声明:本文由网络转载,“工业创新”整理发布,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