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入门>武汉一年冒出近300家理财公司,大多数不靠谱,请大伙擦亮眼睛

武汉一年冒出近300家理财公司,大多数不靠谱,请大伙擦亮眼睛

  • 2022-06-23 03:57:24

  •   提示点击上方"武汉理财"关注我!

    去年以来,武汉街头陡然冒出数百家大大小小的财富理财公司。它们对外宣传,理财年收益10%以上,有的高达18%。这些究竟是什么投资?投资者风险有多大?近日,本报记者对此进行多方采访。

      昨日的武汉积玉桥万达广场,多家理财公司人员在街上散发宣传单,并将咨询的市民热情引入富丽堂皇的理财门店内。五花八门的宣传单上数字诱人,投资理财年收益普遍在10%-18%,是目前银行理财收益率的二三倍。

      从去年起,像这样的民间理财公司在三镇街头暴增。,截至昨日,该市以财富投资、财富管理为名注册的理财公司达383家,其中超过一半是去年以来新成立企业。

      资金流向:多投资房地产或转贷他人

      积玉桥万达广场是民间理财公司扎堆地之一。短短几百米内,就聚集了八九家理财公司。武汉某投资公司一名理财顾问介绍,该公司理财产品期限3个月,5万元起步,年收益率从12%-18%不等,投资额越大,收益率越高。理财资金主要投向河南孟津县塞拉维文化创意园,用于房地产项目开发。另一部分资金则投入一家高科技企业。“项目方的资料都可上网查询。我们公司对客户进行担保,一旦项目方违约不能还钱,3日内垫付。”

      另外一位某投资公司营业部一名负责人说,公司正在发售的理财产品规模6亿元,全部用于汉阳四新地区中华城国际社区项目建设。“投资由一家融资担保公司担保,保本保息,至今还没有出现一笔逾期。”

      记者调查多家公司发现,募集的资金除了投向房地产、私立医院等大项目外,转贷给中小商户则是另一主要方向,因此风险较大。黄孝河路的“实实在在金融公司”一名负责人直言,公司从事P2P(即网络贷款),客户理财收益最高18%,公司再将这笔钱转贷给急需生意周转的他人。“到期别人还不出钱,我们负责兜底回购。”

      资金紧张催热民间理财

      民间理财公司为何突然火热?

      一名从事近3年民间理财的人士介绍,主要还是银行等渠道资金紧张,加剧了民间资金需求。近年来,国家不断收紧对房地产、政府投资平台等贷款,一些房地产企业得不到银行贷款,只能借道理财公司筹资,宁可开高价吸收资金,有些理财成了房地产的私募基金。

      一些P2P公司自身资金量有限,但眼馋市场上月息高达3%的民间借贷,也纷纷加盟理财公司,靠吸收的资金放贷谋利。

     多家理财公司人员介绍,参与投资理财的,大多以中老人为主,既有生意人,也有拆迁户、普通工薪族。

      民间理财到底吸收了多少资金,目前尚无官方统计。武汉财富基石公司一名理财师透露,该公司2年来累计吸收的资金超过30亿元。有业内人士估计,武汉现在的民间理财公司有二三百家,以每家一年吸收5000万元算,应该超过100亿元。

      擦亮眼睛看清高收益理财风险

      记者吴汉

      年收益动辄18%,这样的民间理财“蛋糕”,“味道”如何?

      投资合同如雾里看花

      按国家相关规定,购买银行理财产品,需对投资者进行风险测评,宣传也不得承诺保本保息。

      记者以投资者名义走访多家民间理财公司,这些公司均宣称不用风险测评,投资基本没风险,保本保收益,但大部分公司都不愿出具空白合同,对于投资者如何知晓其资金使用情况,答案也令人一团糊涂。

      在武汉九基财富投资管理公司,一名黄姓理财经理向记者着力推荐投资于河南洛阳一家医院的理财产品,并称该项目提供了多处土地、财产担保。记者提出能否看看土地抵押的证明和理财合同,黄经理称,证明没放在武汉,要查必须到河南当地。“至于合同,公司规定不能提前出示。投了钱,自然会给你看。”

      在其他几家理财公司,记者同样也被告知“投钱了才能看合同”。在黄孝河路一家理财公司,记者软磨硬泡,对方才拿出一份空白合同,但这份合同不是理财合同或协议,而是一份《债权转让与服务协议》,并说“行业内基本都是这样签的。”

      投资项目到底靠不靠谱,回答大同小异,“可以回家上网查”。

      连日来,记者走访发现,到上述理财公司咨询的相当多数是老年人。15日在香港路,记者询问刚从一家理财公司走出的两位老人是否了解其中风险,他们一脸茫然地回答:“应该和银行理财差不多吧。”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投资系主任李建华说,从民间理财种种表象看,其高收益蕴含高风险。

      他说,目前国家立法进程滞后于民间金融的发展。去年我国曾出台《私募投资基金监督管理暂行办法》,但对于民间理财、。有些理财公司宣传的零风险、低风险,很容易对市民造成误导。其行为很多不透明,如不愿出示合同,有的也不提供担保抵押等有效证明,即使提供了,会不会出现重复担保、无效担保,也无法核实。

      其次,投资还存在经营风险。李建华分析,很多投资项目周期长达几年,而这些理财最多也就一年,到期后必须借新债还旧债。一旦项目经营不善,很可能陷入无法兑付的境地。“有的理财年收益高达18%,算上理财公司的成本、中间费用,这些项目的融资成本至少在20%以上,中国有几个行业利润能超过20%?”

      武汉市金融办负责人表示,涉及金融业务的公司在注册时,工商部门会请金融办提出审核意见。但由于缺乏国家层面政策,市场上的绝大多数理财公司,金融办并不掌握其经营资质状况,。目前,武汉正在积极向上级争取,,对新出现的金融行为进行规范。在明确的政策出台前,“既不能对金融创新一棒子打死,同时市民也应擦亮眼睛,增强金融风险意识。”

      案情警示

      理财公司跑路 外地发生多起

      本月4日,山西省朔州市发改委大楼顶楼出现12名人员欲集体跳楼,引起全国网民关注。

      据媒体报道,经事后调查,受山西和利创业投资有限公司年利率12%的高额理财宣传,当地多人投资参与此理财,涉及一二亿元资金。去年11月底,该公司负责人“跑路”,。其中12人遂于本月初集中至该市发改委大楼,希望政府尽快找到公司实际控制人。

      目前,当地这起案件已进入司法程序,批捕4人,目前已有3人归案,1人在逃。

      除山西外,北京等地去年下半年起都出现投资公司管理不善倒闭或“跑路”事件。(记者吴汉整理)

      记者手记

      投资高收益,能否承受高风险?

      记者吴汉

      年收益18%,这样的理财收益着实令人动心。目前银行理财收益普遍不到6%,而2013年入选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平均利润率还不到4%。

      高收益,常常令人心情激动,头脑发热。但高收益往往伴随高风险,这是市场定律。指望投资风险低、回报高,往往会被短期的诱饵所惑,最终得不偿失。采访中发现,很多投资者,尤其是中老年投资者,没做好高风险的心理准备。

      殷鉴不远,就在10多年前,武汉不少房地产项目同样以高息吸引投资,最终因种种原因,资金链断裂,余波震荡多年。

      面对超乎市场水平的高收益,更要多一份小心,多问一些为什么。中老年朋友还请自问一声,一旦出现风险,甚至血本难回,自己能否承受?很多对风险的警觉,其实基于我们的生活常识判断。如此,可能会错过暴富的机会,但一定会躲过巨亏的深渊。

      美国著名投资家巴菲特在经历半个多世纪的投资风云后,曾总结出17条投资箴言。其中一句发人深省,“当有人向你保证能获得短期暴利时,立即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