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资入门>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社区养老

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社区养老

  • 2022-07-16 00:28:04

  •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石家庄将提升养老服务、社会救助能力,搭建社区养老服务平台。发展居家养老服务,新改扩建60个综合居家养老服务中心、24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这种情况下,居家养老成为代表、委员热议的焦点。

    建立适应居家养老服务的专业队伍

    石市在社区居家养老服务方面做了一些尝试,但与快速增长的老龄人口相比,还是有些差距的。因此,,加快建立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体系,是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托、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进一步加强居家养老体系建设很重要。

    白雅平说,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建立与完善,前提是要具备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意识。只有认识到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的重要性才能充分开展此项服务工作,满足老年人的需要。"应该鼓励从事养老服务的非政府组织发展,尽量减少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可能产生的阻碍。"

    白雅平说,建议规划建设社区养老服务设施,将社区养老服务设施纳入社区建设规划,预留和解决社区养老服务用房及活动场所,建立社区老人日间照料中心。还要针对不同经济层次的老年人特别是失能、半失能老人对机构养老和康复护理的需求,根据城市地理人口分布情况,科学编制城市养老机构设施建设及中长期规划。

    白雅平还建议,应着力加大对居家养老服务的资源分配和财政支持,对社区为老年人服务设施建设予以重点扶持。并组织社区搞好居家养老服务队伍建设和人员的专业培训,把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作为护理培训的基地,其培训对象应从社会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延伸到居家养老护理服务的人员。通过培训,逐步建立一支掌握基本保健、护理、康复知识和技能的专业队伍,以适应居家养老服务社会化的需要。

    为老年人特困群体

    配置一对一服务

    ,面对老年人口的猛增和独子养老的局面,单靠家人照顾已力不从心,而且也缺乏专业知识。而机构养老支出费用高,且缺乏邻里氛围,容易使老人心里有落差。在这种情况下,社区养老显得很重要:既能提供上门护理、日间照料、社区托老、志愿者互助等多种服务,也能在熟悉的社区环境里让老人们能找到安全感、归属感和亲切感。

    为此,马同林建议加强社区养老设施建设,大力推进多功能社区养老设施建设,根据社区老年人口密度、自理状况,以社区、街道为单位,配设合理数量的生活自理型、生活协助型、特殊护理型,以及持续护理型社区养老结构。除把建立社区养老服务建设项目纳入财政预算制度外,还应走社会化道路,以税收优惠、购买服务、人才引进等为杠杆,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社区老年人服务事业。同时,可根据老年人的实际承受能力,对一些附加服务收取一定费用。把政府投入、社会支援、老人支付和子女赡养义务有机结合起来,形成社区养老服务的长效机制。

    居委会应积极整合行政、医疗和社区福利等资源,搞好养老服务项目的准入、评估和监督。社区协调社区福利资源和老龄产业的开发,为从事社区养老的社会组织、专业公司和专业人士提供进入社区的便利。联合多方力量拓展服务范围,搭建完善的社区养老服务平台。

    马同林说,还应鼓励和支持社区单位、居民、大专院校学生以及社会各界人士为老人提供多种形式的养老服务。对社区老年人特困群体进行梳理,配置一对一服务,体现人道关怀。

    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医养结合的托老中心

    市王峻提交了《关于加快推进我市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的提案,其中提到,"医养结合"是一种医疗和养老相结合的新型养老模式,其优势在于整合养老和医疗两方面的资源,是一种非常适合老年人需求的养老模式。

    王峻建议出台石市"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准入、规划、管理、服务等相关实施细则,使"医养结合"养老机制法制化、规范化、标准化;拓宽"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的资金渠道,由相关部门建立专项发展基金或设立养老基金会。制定相关扶持政策,鼓励民营资本开办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根据老人需求,为社区居家养老的健康、自理及需要护理的老人提供养老和医疗服务,积极构建养老、医护、康复、临终关怀四位一体相互衔接的养老模式,实现老年人在养老机构与医疗机构之间的便捷对接。

    王峻在提案中提到,应依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创办医养结合的托老中心,加强养老机构和就近医疗机构的交流合作,鼓励养老机构将部分闲置床位提供给医院,有条件的医院将闲置资源改造成养老床位,医院对机构中老人实施医疗服务,或将新建的医院与养老机构就近规划。适当延长失能半失能老人的入院时间或放宽医保限额;符合条件的社区医院应给予养老床位及运营补贴。加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人才培养培训,针对缺乏从事老年人医疗护理的专业人才,一方面积极支持引导在医学院校、职业技术学院中开设养老护理、康复、管理等老年养护服务相关专业和课程,建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另一方面大力推进在职培训,建立在职人员的定期轮训、考核制度和职业资格准入制度,凭资质上岗,建立一支为失能半失能老人提供专业服务的职业化队伍。

    为老人提供交流平台加强心灵慰藉

    市民革在前期调研中发现,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的急剧加速,截至2015年底,石家庄市60周岁以上老人166.5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17.25%,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80岁以上高龄老人22.9万,占老年人口13.39%;农村老年人约120万,占老年人口75.9%;空巢老年人家庭占50%以上;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占12%以上。据权威部门的科学推算,从2005年至2016年,石家庄市老年人口年均增长4.5%左右,年均递增老年人近8万。其中必须面临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2015年开始,上世纪80年代初年龄在25岁以上的独生子女父母将相继进入60岁,独生子女政策带来的"421家庭结构"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越来越难以实现。

    为此,市民革建议应该丰富社区养老服务内容,切实提高养老服务质量。强化社区医疗保健服务。努力完善社区的卫生服务功能,提高医疗服务水平。根据老年人多病的情况在社区内多建立医疗保健室,增加医疗保健人员,尽快设立社区全科大夫,建立巡视门诊制度。社区医疗保健室内配置最基本的医疗器材,招聘足够的医护专业人员,尽可能满足老年人合理的药品需求,使老年人在社区内可以随时检查身体,日常就能得到保健服务,有小病可以随时救治,在紧急情况下可以及时应对。与此同时与省级、市级医院签订协作协议,对患有特殊病症的老年人就医提供绿灯政策,即优先、优惠政策。

    为老人提供交流的平台,加强对老人的心灵慰藉。建立各种图书室和阅览室,创建社区老年学校,开设文化课程和兴趣课程,举办各种形式的健康讲座。邀请医疗健康方面的专家,开展针对老年人需求的各种健康讲座。细化家政服务活动形式,家政服务具体可以细化到日间保姆服务和全天保姆服务,家庭清洁及洗衣做饭服务,修理电器及上下水修理等。家政服务人员既可以是社区内部的工作人员,也可将家政工作外包给守法经营、信誉好、服务周到、价格合理的家政公司。鼓励一些身体健康的低龄老人与邻里所需老人结对子帮扶,帮忙做家务、寻医问药、陪同散步聊天等。

    本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