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3月中期借贷便利(MLF)操作实施在即,美联储3月议息会议即将拉开帷幕,大国货币政策动向无疑将成为接下来一周备受关注的焦点。目前主流看法认为,美联储3月加息并开启加息周期几乎是板上钉钉,海外主要央行加快政策调整将进一步得到验证。但同时,市场对中国人民银行进一步放松货币仍然存在期待,而且这种预期随着2月金融数据的落地而明显增强。专家指出,美联储进入加息周期不足以改变我国货币政策“以我为主”的局面。当下稳增长的要求十分确定,宽信用尚处于推进阶段,仍需货币政策护航,人民银行进一步降准降息或已提上日程。(中国证券报)
国家药监局于3月12日发布通告,批准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的新冠抗原产品检测应用申请变更。在国内多地出现新冠肺炎疫情的背景下,相关产品的上市也引发市场高度关注。3月13日晚间,华大基因、诺唯赞、万孚生物等上市公司公告表示,旗下新冠抗原检测产品完成了医疗器械产品注册预期用途、增加样本类型及说明书内容的变更。明德生物则表示,公司的新冠抗原检测试剂已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提交注册申请。
尽管近期沪深股市迎来调整,但已有多只基金选择在震荡的市场环境下放开大额申购、大额转换转入业务金额限制。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的行业人士分析,在此时点放开申购是相信中国股市具备较好的中长期配置价值。随着短期和外部不确定性因素逐步落地,股市有望摆脱当前的弱势格局,重新回到上行趋势之中。(证券时报)
国家统计局将于近日公布1-2月主要宏观经济数据。多家机构预计,由于稳增长政策发力,开年首季经济回暖预期增强。从1-2月份看,工业景气度逐渐回升,基建投资显著发力,制造业投资维持高景气度,低基数效应下社会消费品零售额数据也有所回升。(经济参考报)
开年以来,在权益市场宽幅震荡、板块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基金行业人事变动也愈发频繁。据WIND资讯数据统计,截至3月13日,今年以来已有59起基金高管变更案例,涉及37家公募基金公司。公募基金经理“奔私”似乎出现了小高潮。据中国基金业协会官网信息显示,今年2月初离职的明星基金经理葛晨,近日拟正式加盟高毅资产,他也成为继董承非等明星基金经理后,又一位“转战”私募的基金经理。接受记者采访的多位业内人士提示,当前宽幅震荡的市场行情下,私募行业生存压力加大,“奔私”或存风险,计划“奔私”的基金经理需注意天时地利人和。(证券日报)
国家卫健委于日前公布《关于印发新冠病毒抗原检测应用方案(试行)的通知》放开新冠抗原自测,在核酸检测基础上,增加抗原检测作为补充。首批产品包括南京诺唯赞、北京金沃夫、深圳华大因源、广州万孚生物、北京华科泰生物等企业的五款新冠抗原自测产品正式上市。
中信证券预计本轮钾肥的景气周期或超预期,有望延续至2023年或之后。推荐盐湖股份、亚钾国际、东方铁塔。
住建部印发“十四五”住房和城乡建设科技发展规划。目标到2025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领域科技创新能力大幅提升,科技创新体系进一步完善,科技对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实现碳达峰目标任务、建筑业转型升级的支撑带动作用显著增强。
盘后数据显示,3月11日龙虎榜中,共25只个股出现了机构的身影,有13只股票呈现机构净买入,12只股票呈现机构净卖出。
当天机构净买入前三的股票分别是东方生物、青岛中程、博拓生物,净买入金额分别是5.12亿元、1.04亿元、9879万元。
当天机构净卖出前三的股票分别是万孚生物、宏发股份、诺唯赞,净流出金额分别是4.6亿元、2.97亿元、1.58亿元。
中信证券:市场底已二次确认,A股即将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
A股近期因内外风险叠加产生了严重的情绪化宣泄,出现了三大严重背离,同时,随着三个临界点到来,市场底已二次确认,A股即将迎来价值和成长的共振上行。
配置上,建议坚持风格和行业上的均衡配置,坚守稳增长主线,围绕“两个低位”继续布局,近期重点关注锂电、光伏、半导体、白酒、医药、建筑等一季报有望超预期的品种。
沪深300共经历5轮下跌,参考历史,这次调整时空已经显著,市场估值处于2013年以来的中低位。资金负反馈压力不大:杠杆资金比例不高,基金净赎回不明显,北上资金短期流出但中长期仍将流入。全年震荡市,过去2个多月的回调为后面行情留出了空间,关注价值,成长进攻,如光伏风电、数据中心云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