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这些理财毒鸡汤,千万别喝

这些理财毒鸡汤,千万别喝

  • 2022-07-04 04:20:44


  • 有毒的“鸡汤”,犹如砒霜,假如真信了,可能会要了你半条命。理财营销文案当中不乏有这样让投资者吃亏上当的“毒鸡汤”,我们从中筛选出典型的几条,来让大家品味鉴别。

     

    这样理财绝对没有风险

     

    “如果有一款产品和余额宝一样安全可靠,其收益为银行活期的15~20倍!年化收益率10%,投资期限灵活,这样的理财神器你心动了吗?”

     

    这样的广告语你经常会看到吧?安全可靠、年化收益率10%应该是众多理财产品吹嘘的“套路”,但是世界上真的有无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吗?

     

    通常我们认为,银行储蓄是最安全的,实际上也伴随着风险。比如在通胀率较高的情况下,银行存款就要承受资金购买力下降的风险。

     

    即使不考虑通胀的因素,也要谨防银行因经营不善倒闭带来的损失。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中就有上千家银行破产倒闭,虽然银行作为资金规模最大、信用最好的金融机构,但风险还是存在的。

     

    我国已经实行存款保险制度,在一家银行50万元以内的存款不受银行倒闭的影响,可以得到兑付,但50万元以上的存款就不一定能确保兑付了。

     

    余额宝等“宝宝类”产品也同样存在着风险。它们本质都属于货币市场基金,即把大家的前集中起来,拆解给急需使用资金的企业或者金融。由于实行的是分散投资的策略,所以只要不发生大范围的、系统性的风险,保证本金的兑付是没有问题的。但如果发生2008年那样全球性的金融危机,“宝宝类”产品同样有 出现本金兑付或延迟兑付的可能。

     

    近期,余额宝由于规模过大,,为了避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公司持续下调持有份额的上限,目前余额宝的7日年化收益率在4%左右,万份收益为1.08元。而上文宣传中所谓和余额宝一样安全可靠的理财神器、传说中的10%年化收益率产品,实际上很可能是曾经非常流行的P2P产品,并非普通的理财产品。

     

    2014年、2015年,P2P产品盛行之时,动辄18%或以上的年化收益率都不在话下。但这类产品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近几年P2P公司问题持续爆发,无法提现、跑路、非法集资、诈骗事件频发,投资者踩雷机率非常高,所以在选择时还需谨慎。

     

    “黑科技”能帮你捕捉牛股

     

    见过股市里发财的,还没见过依靠炒股软件发财的。市面上的“黑科技”忽悠起人来真不含糊,号称实时推荐即将大涨或大跌的股票,基本上可做到只赚不赔、绝不被套等,通常股市新手易被这类宣传诱惑,但事实上这些软件不仅名不副实,而且有的可能还隐藏了盗号木马病毒。更何况,如果大家都用这样的软件,理论上收益率会都一样,谁又可能发财呢?

     

    从理论上来看,炒股软件判断股票买进和卖出信息的依据就是MACD指标,软件每日推荐的几十只股票中,总有几只是当日上涨的股票。一般人基本没有财力购入所有推荐的股票,即使是一口气买入,盈利与否还是要看运气。炒股软件只是一个辅助工具,不可能出现只赚不赔的好事,再高明的软件,也无法在股市中保证资金的安全。

     

    与银行储蓄不同,股市是一个剧烈波动的市场,以年度为单位计算,2008年上证指数全年下跌65%,大部分股票的跌幅超过80%;在2015年的股灾中,部分股票在1个月内的跌幅就达到了70%~80%。虽然中国股市已经走过了26年的历程,但沪深股市仍不成熟,整体涨跌受政策影响较大,具有明显的政策市和资金市的特点。

     

    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预测股市就显得十分“不靠谱”,即便是一些短线技术分析高手,也只能说出股市的“支撑位”、“压力位”,无法精准预测出股票的短期走势。所以,投资者想要真正赚到钱,知识和经验必不可少,不仅要了解上市公司的行业信息、发展前景,还要了解国家宏观政策、产业政策等。在了解分析这些信息的同时,还要关注个股及大盘的走势,以选择一个最佳的买点或卖点。

     

    虽然A股市场总是“牛短熊长”,自2015年下半年直到现在,股市也一直萎靡不振,但从长期来看,股市的收益率还是不错的。上证指数自1990年开市以来涨了30多倍,年化收益率在14%左右。如果投资者的风险承受能力足够强、未来对资金的需求也比较大,还是可以借助股市来搏一把的。

     

    总体来看,无论是炒房、炒金还是炒股,投资都要根据自己的目标和能力进行选择,股票的预期收益率是建立在长期投资基础上的,短期目标并不合适。许多投资者听到别人说炒股能赚钱,就跟风进入市场,看不懂K线图,不关注市场行情变化,凭借这些股票分析软件就可以马上成为人生赢家,这无异于天方夜谭。

     

    投资黄金比投资股市更容易赚钱

     

    股市萎靡不振的时候,常常会听到一些广告宣传说:投资黄金比投资股票更容易赚钱,因为可以双向操作,只要看准方向,涨跌都能赚钱,而且可以杠杆交易,放大几倍进行操作。

     

    事实上,这种宣传绝对不靠谱。要知道影响黄金交易的因素很多,远远要比相对封闭的A股复杂。除了传统的供求关系外,、各国央行货币政策的变化、突发事件、机构投资者炒作等等因素都会影响到其价格走势。

     

    有时候你即使看对了大趋势,也很难掌握其中的每一个波段,而进行如果进行杠杆交易的话,一个小小的反向波动,就会让你平仓出局,血本无归。

     

    所以不具备丰富的期货投资经验的话,千万不要轻易尝试黄金的杠杆交易。

     

    此外,购买黄金饰品也不能保值。黄金饰品在销售时价格已经比原始金价高出许多,消费者购买的不仅是黄金本身,还有加工、设计等一系列附加值。比如足金为360元/克,金片则是350元/克,大部分戒指、吊坠、手镯都是一口价,而项链等加工费每克则需几十元。

     

    市面上近年来流行的黄金饰品加工后纯度都不够高,如18k白金、18K彩金饰品,还有些复杂的设计还采用了14K金镶嵌,这些也会使保值功能相对减少。就算以后想要更换新款式,也要另付加工费,换来换去不赚反亏。

     

    许多投资者认为,在物价快速上涨的时期,手中拿点黄金会更踏实,长期还可“抗通胀”。这种想法本身没有错,但这必须是建立在长达几年的长期投资的基础上的,想靠短期投资来博取差价的想法不切实际。一些带有杠杆操作的黄金投资交易平台就更容易给投资者带来亏损。

     

    当然,如果投资者对黄金非常喜爱,本身家庭资产的资金量又比较大的话,可以适当做些资产配置,投资一些金条,但是一定要明确,黄金投资是一项长期性的投资,短期内不一定能带来收益,也不会产生利息收入。

     

    什么都会跌, 只有房价不会跌

     

    近10年来,由于房价一直处于上升过程中,使得人们形成习惯思维方式,把买房与资产增值直接挂钩,似乎只有买房才算得上是最好的投资。殊不知,此一时彼一时,随着国家重新厘清对住房的定位之后,不分地域地再把买房当作最好的投资已经不大合乎时宜了,原因有三:

     

    首先是住房的定位已经发生变化。由于房地产同时具有资产与消费的双重属性,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内,社会都片面地将住房视为赚钱谋利的工具。于是经常看到民间资本大量涌入房地产市场,就连开发企业也常常捂盘惜售,不断抬高价格来获取超额的利润。

     

    但这种情形已经发生了变化。2016年12月中旬,,要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的定位,要求回归住房居住属性。此后,政府从各个方面来完善住房供应体系,比如扩大住房保障,加大租房赋权,扩大租赁住宅供应,建立“租售并举”的住房体系,从而保证楼市健康发展,并降低房价非理性上涨的风险。

     

    其次是房价已经涨至高位,也不再适合投资。有市场研究机构统计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房价涨幅的水平,发现部分城市房价涨幅巨大,如厦门在过去10年里房价涨幅达到5.6倍,也就是说,当时一套价值100万元房产,目前已涨到560万元。

     

    此外,包括深圳、南京、北京、石家庄等地,在过去10年里房价涨幅也超过了3倍。如此巨大的涨幅,显然已经严重透支了未来上涨空间,房价能否持续上涨,已难以下结论。

     

    事实上,买房也并不一定赚钱。前几年套在鬼城里的投资者就很难解套,更不用说赚钱了。同时,即使有些地方房价未跌,比如西宁、沈阳、贵阳等城市,过去10年里房价涨幅未超过一倍。如果扣除收入水平增长以及通胀因素,投资这些城市,实际上相当于没有获得回报。

     

    此外,对于部分人口净流出城市来说,未来的房价走势不容乐观。

     

    只要理财就能实现财务自由

     

    许多人都认为,理财的最终目标就是实现财务自由,可以像电视剧中的总裁一样事业爱情双丰收。可你想过没有,如果没有足够的资金,任何投资理财平台都帮不了你的忙,在做“白日梦”的同时,又有多少人算过实现的可能性呢?

     

    有人仿照马斯特需求理论,从生活基本需求出发设定一个“财务自由”的九段标准:菜场自由、饭店自由、旅行自由、汽车自由、学习自由、工作自由、医疗自由和住房自由。

     

    ,最好的方式就是在积极学习理财知识的同时,用有限的资金让自己变得更好,在足够资金积累的基础上再使其增值。尤其是对于普通的上班族来说,固定薪水是主要的收入来源,这也是实现财务自由的基础。

     

    升职、加薪、跳槽,应该是职场晋升的三部曲,薪酬反映了个人的市场价值,即使职位短时间内无法得到提升,也要争取让自己具有更多的核心价值,顺便能接触到更多的机会和资源。而跳槽则需谨慎,虽然跳槽带来的加薪幅度要高于晋升,但一定要跳得有底气,跨行业跳槽和频繁跳槽是职场大忌。

     

    除此之外,还需要给自己适当“贴金”,几万元去考CFA证书和买银行理财产品,哪一个增值的可能性更大?无论是管理、销售还是财务,一些含金量较大的证书可以助你快速升职加薪,如注册会计师证书(CPA)、特许金融分析师(CFA)、司法考试证书、人力资源管理师、心理咨询师等,都是一块良好的敲门砖。资金充足的还可以选择继续深造、在线教育或研读工商管理硕士(MBA),让自己在职场上有所建树。

     

    总之,“钱生钱”的办法有很多,只要你手中有钱,无论是理财投资平台,还是银行和基金公司都可以帮你打理得井井有条。所以赚好“第一桶金”才是关键,投资自己远比买任何理财产品都要风险低、保值。

     

    买保险就是买保障,多多益善

     

    从保险代理人那里,你常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要知道,保险是用于保障的,既然是以保障为主,只要能够覆盖掉主要的风险就足够了。每一份保险都是以金钱为代价的,更何况一些险种明确规定,重复投保并不能重复理赔,理赔有最高限额封顶。

     

    在这种情况下,作为年轻人来说,与其花很多的钱去买缴费时间长、缴费金额高的长期险的话,不如去购买一些每年缴费的消费型保险,也称为保障性保险,花较少的钱,就能获得较高的保障。等到自己的身家积累到一定程度,再根据收入情况、年龄、家庭结构、健康状况添置相应的保险不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