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金融动态>探秘微众银行:新品信用付正内测 理财通或划拨微众

探秘微众银行:新品信用付正内测 理财通或划拨微众

  • 2022-03-16 18:34:49

  • 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旧势力”,与以新兴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势力”,它们之间的较量正在登场,这背后,是愈演愈烈的挖角之战,和全然不同的模式之争。


    和大多数互联网产品差不多,深圳前海微众银行(以下简称“微众”)有种“事先张扬”的本领;和大多数金融产品也差不多,对于具体过程和细节,微众三缄其口。


    在2015年1月19日微众试营业之前,卡车司机徐军就收到了来自这家民营银行的第一笔贷款。,这笔交易被赋予更多“历史”意义。


    所谓试营业不过是一次内部测试,只为银行股东、银行员工办理开户,受邀参与业务体验的也是之前锁定的目标客户。腾讯新闻客户端财经首页发布了当天的视频短片,深圳市领导和股东代表作为主角表达了期望,充满仪式感。


    距离4月的正式营业越来越近了,微众已被人们视为民营银行互联网破冰的起点。


    关于交易本身的细节却处于保密状态。人们只知道微众没有传统的银行柜台、实体网点,卡车司机徐军是通过腾讯平台的大数据分析被找到的。首批账户和普通银行账户没太大区别,目前存款无明显限制,通过网银可实现转账。但对于具体的开户方式,微众不愿透露更多。


    究竟什么是互联网银行,它和传统银行有什么区别—自从微众上线后,人们的好奇心还没被满足过。


    这也是秦刚试图弄明白的问题。


    半年前,他收到了已跳槽的前领导的信息,问他是否愿意加盟一家正处于筹备期的互联网银行。当时,微众紧急招人的消息不胫而走,关于薪酬的传闻让传统银行的员工们有些坐不住了。“听说年薪翻了两三倍,还有期权。我们觉得不可思议。”平安银行一位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传闻越来越像真的。广东一家银行的中层员工在2014年国庆前接到了来自猎头的电话,他在这家银行的年薪约40万至50万元之间,猎头给出的参考价格是上浮50%。


    挖人的信息还被发布到了拉勾网。一位拉勾网的员工告诉《第一财经周刊》,2014年9月底,其与微众进行了合作,后者计划通过拉勾网招聘300人,主要是技术方面的人才。为此,拉勾网还进行了大规模的宣传。


    猎头的电话甚至还打给了招商银行副行长丁伟。这一消息并未得到招商银行与丁伟本人的证实,但一个不可否认的事实是,通过这种方式,微众向传统金融机构—它未来的同行和对手们,宣告了自己的诞生。


    作为中国第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的所作所为都具有丰富的解读空间。


    高调挖角的举动有点火药味,传统银行业闻到了。同时,此举也暴露出微众的人才需求,它对于银行业的高管、风控与技术人才更加中意,尤其是具有零售经验的银行高管与风控人才,以及具有互联网经验的技术人才。


    人才诉求在某种程度上透露出微众的经营理念:它试图通过互联网渠道找到客户,再通过技术人才挖掘客户需求(他们的角色更像是产品经理),而产品的设计与研发则是通过传统银行的零售高管来完成。在产品设计与研发的过程中,嵌入大数据分析,结合风控人才,实现产品的落地,再通过互联网营销来进行产品的销售。


    从功能上看,微众的确是一家银行,但从渠道角度讲,它并不依赖于传统的实体网点与柜台,而是主要通过PC端与移动端接入互联网平台为用户提供服务。从产品角度讲,它有存贷款业务,但这些业务同样是通过互联网金融产品的形式触达客户。在营销方面,互联网具有的优势更是不言自明。


    微众给自己取了个英文名字“WeBank”,洋溢着互联网商业特有的民主气息。对此,低调的传统银行业感受到了。


    较量在暗中进行。


    传统银行纷纷推出直销银行业务,它的思路与微众有些像,但渠道更宽泛一些。有的依赖于网络、手机以及电话等更直接的渠道,提供产品与服务,有的也线上线下一起来推,比如平安银行的橙子银行就是前者,而工商银行则是后者。


    尽管在信用数据与消费行为的动态反馈上还需要提升,但传统银行试图通过更接近消费者的方式,提供更简单而直接的银行产品,来与他们建立更直观的联系与互动。


    一位微众管理层向媒体透露,微众本来是可以完全“抛弃”实体网点的,,有些业务必须在网点进行。


    比如,,鉴于金融体系的稳定与反洗钱等多方面原因,要到银行开户,客户必须要走一个“面签”的流程,也就是说,只有到银行柜台,才能确认开户者的身份、开户意愿等的真实性。


    为解决这个问题,2014年10月,腾讯控股董事会主席马化腾带领微众筹备小组人员,与央行相关司局进行沟通。结果并未因此改变,微众仍需采取独立或合作的方式设立网点,不过其作用不是办理业务或提供服务,而仅仅是开户。


    但改变也在一点点发生。


    1月初,央行下发了关于远程开户的征求意见稿,提到对个人账户放开结算与非结算账户的网上开户,也就是说,在网上开户的个人客户,转账、支付等常用功能都能得以实现。对于网上开立公司账户,仍有诸多限制。


    无论如何,这都相当于打开了微众的市场空间—这家互联网银行设定的目标客户是个人与小微企业—广发银行1月6日发布的《中国小微企业白皮书》调查显示,超过一半(56%)的小微企业“生意人”是通过个人账户来进行公司账户结算的。


    开户仅仅是第一步。对于微众来说,从金融产品与服务的差异化中获得市场空间,是更需要面对的挑战。


    秦刚决定加入微众后,心中也隐藏着类似的担忧。


    作为持股30%的大股东,腾讯的金融业务发端于财付通,它类似于阿里巴巴的支付宝,是一个支付平台,其作用是解决交易过程中的信用与支付问题。


    如今,财付通在腾讯金融中的功能就像一个总管道,资金可以通过它流向不同的分支管道,这些分支管道链接的可以是腾讯金融旗下的微信支付、手机QQ支付、腾讯征信,以及理财通等。在总管道的另一端,链接的是各个银行,这其中也包括新晋的微众。


    现在的问题是,微信支付、手机QQ支付、腾讯征信以及理财通,与微众之间,腾讯金融部门将如何进行布局。


    微众试营业时推出的首款金融产品“信用付”蕴藏着些许线索。这款产品有点像搬到线上的信用卡,在一些消费应用场景,可以先消费,再付款,14天内免利息,由微众进行信用担保。它的首批客户将由微众邀请,依据则是数据分析与信息筛选,你也可以把它理解为新品试用。


    从产品设计来看,“信用付”与阿里巴巴推出的“花呗”,以及京东推出的“京东白条”类似。由于信用付处于内测阶段,首批受邀请的客户仅限腾讯内部,暂时无法获得更多关于它的信息。从花呗那里倒可以一窥究竟。


    花呗产品负责人郝颖对《第一财经周刊》透露,花呗的推出,基于对消费者日常消费的研究—年轻人理财需求旺盛,收入有限,但又热衷消费。


    “花呗的用户中,有将近一半是没有信用卡的,他们资金紧张时的购物需求花呗可以满足。”郝颖说。


    出于好奇和新鲜,电视台编导严睿成为花呗的用户。她购买的第一个产品是国产粉底液。在支付环节,花呗与银行卡快捷支付、支付宝余额付款一起作为并列选项出现。严睿选择了花呗后便付款成功,没有输入密码环节。


    “我们每个月10号发工资,我可以先用花呗透支,发了工资再去还。这样我在余额宝里的钱可以一直存着,不用担心买东西钱不够,把余额宝的再倒腾出来。进进出出挺麻烦,还损失余额宝的收益。别的好处暂时还没看出来。”严睿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郝颖表示,花呗的人群获得的风险控制,都基于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行为,进行复杂分析计算后得出。


    把“花呗”置换成“信用付”,就可以理解微众的角色,它相当于一个金融产品研发平台,承担网络微贷的角色,比如P2P平台、众筹平台以及网络资产的交易平台。当然,它也吸收公众存款,不论多少—其实微信钱包中的“零钱”功能,已相当于变相揽存。


    考虑到一家新银行建立时的公众信任问题,它可能会提供相对更高的存款利率,也可能将存款自动转存到更高利率档,而更高利率成本将从被缩减的网点与人力资源成本方面得以弥补。


    至于郝颖提到的用户在平台上的消费行为,在腾讯内部,则可能来源于微信支付、手机QQ支付以及财付通。在它们的前端,有微信、滴滴打车、大众点评、星巴克及QQ游戏,也可能是个人转账、信用卡还款、手机充值等等,这些应用上都留有用户的消费行为。


    在使用花呗前,严睿需要在PC端开通这个功能,原因正是在于用户沉淀在支付宝PC端的数据更全面,安全性也更可控。严睿还在这里看到了自己的额度是1万元。


    腾讯征信的作用便是搜集这些消费行为,以供腾讯整个平台使用。在腾讯内部,这些信息是互通与共享的,财付通一位中层向《第一财经周刊》确认了这一点。


    腾讯金融的另一个平台理财通,除了是资金留存下来的一个通道,还将承担多元化理财平台的作用,如果成熟,未来可能承担微众的网络基金、证券、其他网络理财以及财富管理、网络保险等相关业务,也可能划拨至微众。


    “理财通将根据用户的成熟程度,提供更高收益的稳健的产品供用户选择,包括银行理财类、券商类、权益类,私募、信托等理财产品。”在财付通提供给《第一财经周刊》的资料中,财付通助理总经理马晓东进行了这样的描述。


    作为一家互联网银行,微众需要在腾讯这样的平台上定位自己的角色。调用更加全面与动态的消费者行为与信用数据分析,建立更灵活可靠的风控体系,这是微众相较于传统银行的优势所在。但另一方面,也正是因为涉及更多数据,风险控制对于微众来说尤为重要。


    加入微众后,秦刚将负责风控方面的工作,这也是互联网银行产品落地最为关键的一环,毕竟银行是经营风险的。


    1月5日,央行刊发了《关于做好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要求腾讯征信、芝麻信用管理等8家机构做好个人征信业务的准备工作。这也意味着,个人征信牌照基本已尘埃落定,它带给腾讯征信的市场机会,除了体现在向不同信用状况的用户提供利率相异的产品,还可以将征信数据输出给P2P、传统银行等,将商业价值进一步变现。


    北大金融科学硕士出身的秦刚曾在光大银行总行做公司业务的风控,加入微众之前,他在广东一家银行负责风控模型的建立、维护与更新。


    传统银行零售业务的风险控制有自己的特点—基于一个大数据原则,按照客户群来进行操作,从一群客户里抓取共性来进行风险评估。


    你是否还记得在申请银行信用卡时,曾填过一张表,上面会收集关于你的职业、年龄、教育水平与收入等基础静态信息。它的一个弊端是,如果客户此后再未进行信息更新,那么这个客户在银行的信息就停留于此。


    微众打算主动完成这个更新任务。如果是腾讯小游戏的玩家,要申请微众的信用付,在小游戏平台上购买游戏的点数、登录游戏平台的频率,都可能成为评判用户信用资质的动态参考。


    微众还可能从用户发生的每笔交易中获得线索。比如,主要在哪些地方进行消费、喜欢喝星巴克,反推出钱包中可能装了什么卡,以及消费水平与收入情况,这样也能对用户的违约风险进行评估。


    这些数据还可能是用户的还款情况。每月足额偿还,还是最小额度,是否使用分期或信用卡贷款。连消费的渠道也将可能成为参考,比如,刷卡行为经常发生在网上还是线下,这一方面可以看出受教育水平,另一方面也可以透露出在家的时间多还是在外的时间多,再结合职业情况,就可以推断出用户的个人习惯,还原一个个体相对完整的信用全貌。


    一个公认的事实是,越了解客户,就对他是否违约有越好的把控能力。


    传统银行无法循着互联网的足迹,去对客户进行动态跟踪,并据此迅速做出反应。一个例子是,如果微信用户的信用卡账号与互联网账号相关联,那么腾讯就能在可控范围内抓取该用户的其他网上行为。


    余下的问题是,秦刚们怎么把这些数据建成模型。


    假设建立一个响应率模型,需要把性别、学历、收入、半年消费额等客户信息组成一个变量,放在等式右边,等式左边为该客户违约情况。根据他的授信额度,找个响应变量,拿组样本,比如10万、20万的客户量拿去跑,跑出来就会有回归模型。“下一个客户进来的时候,把他的信息输进去,就能获得这个客户的授信额度。其中更重要的参考指标是收入。”一家股份制银行负责信用评级模型开发的中层管理人员告诉《第一财经周刊》。


    这些变量的收集,正是腾讯征信的价值所在。从互联网渠道获得客户,这也可被看做是微众区别于传统银行的另一个优势。


    除了力图将腾讯平台上的客户转化为微众的客户,腾讯在吃喝玩乐上的布局与收购,也将成为微众新增客户的来源之一。仅在2014年,腾讯参与的投资与股份收购大大小小近40宗,比较耳熟能详的有滴滴打车、富途证券、华南城、人人贷、大众点评、京东以及同程旅游与58同程等等。


    毕竟,相较于传统银行通过商场、超市、社区与朋友转介等获取客户的客方式来说,互联网渠道获取用户的成本更低,效率也相应更高。


    这一点也体现在互联网化的产品营销上。


    通过微信钱包功能中的理财通,财付通嵌入了一款与华夏基金合作的货币基金,这款基金用于投资银行定期存款和国债等信用级别较高的短期债券。2014年11月26日,财付通对这款货币基金推出限定时间内多送50%收益的活动,参与规则是转发,但基本的前提是需要通过微信绑定银行卡。


    刘岚在2014年11月26日这天收到朋友转发的这条微信,她转入了1万元到理财通,截至2015年1月17日,这笔钱的数字变成了1.00663万元,它显示的7日年化收益率为5.7%,那个号称多送的50%收益,在当天到账后,为1.52元。


    对于刘岚来说,她可能不会去查看银行卡上每天1元多钱的收益,但当她打开微信,使用微信钱包时,随手翻看到实时的收益变化,还是感觉有些新鲜。


    细算一下,通过微信转发进行产品营销,财付通节约了营销费用,这“多送”的50%,也不过是营销费用贴补其中罢了。如果限定的时点正好是这款货币基金的赎回高峰期,算上新加入进去的用户用于填补,对于财付通和它的合作者来说,是双赢的事情。


    从微众角度来讲,腾讯开发的诸如滴滴红包、微信红包等基于互联网社交的场景化应用产品,将成为获得客户、产品营销以及腾讯征信数据积累的杀手锏。


    “移动互联网的四大趋势,将是移动化、数字化、一体化与社交化。”财付通市场总监张抗2014年年底在一个公开场合说到。这些场景化应用产品,正好迎合了这一趋势。


    “有一个团队专门开发这样的产品。可能10个人花1个月来研发这些产品,但它可以影响上亿人。”据他披露,微信红包现在有千万用户有效绑定银行卡。


    互联网银行与传统银行在角色设定和服务上的差异化,使二者形成了不同的特点,但也从另一个层面加剧了双方的竞争。


    银联总裁时文朝在2014年年末时所做的内部讲话提到,银联有沦为通道的风险,为避免这个风险,需从应用场景入手,帮助其所服务的机构提高终端用户黏性。


    从腾讯的金融版图来看,财付通是微众创新产品的孵化器,正如支付宝是浙江网商银行创新产品的孵化器一样,那些一开始尚未在银行平台上试验运营的产品,将在各自的金融平台内进行培育,那些场景化应用产品,也正是这样诞生的。


    阿里巴巴的“先试后买”业务就是其中之一。它最先从天猫开展,2014年10月后延伸到大淘宝范围内。


    阿里巴巴消费贷款部门人士告诉《第一财经周刊》,他的主要职责是进行场景搭建,也就是说消费者贷款发生的场景。


    先试后买,是蚂蚁微贷向天猫商家提前垫付了消费者所选购商品的资金,后者在收到商品确定购买后,再在限定期限内进行还款,如果不合适,可以直接退款退货。


    “消费者贷款部门相当于‘信用卡中心’,涉及到信用卡的使用场景搭建,现在是线上,未来会走向线下。”上述消费信贷部门人士说。网商银行也就是贷款事业部,阿里巴巴体系内已经有一些贷款业务,如天猫先试后买、分期购等多种消费贷款,现在这些业务和网商银行的业务筹建同时进行,未来会剥离出来放在银行业务下。


    作为第一家试营业的民营互联网银行,微众还没来得及细细品味第一口螃蟹的滋味,同行们已经迫不及待。


    浙江网商银行获得民营银行试点资格,比微众晚了两个月,如今也开始低调招人,内部人士向《第一财经周刊》透露,这家银行正在从杭州银行、招商银行、广发银行等传统银行挖角。


    看起来,由通道角色转变为从互联网平台建立商业模式的互联网金融,在用户积累到一定程度后,将变为银行个人消费信贷业务的最有力竞争者。


    并不是所有传统金融机构都在被动等待竞争者的闯入,中国平安就在主动寻求变革。董事长马明哲已经从金融互联网化的角度,推出平安好车、平安好房以及陆金所等具有互联网性质的金融平台,在央行关于个人征信业务准备工作的通知中,中国平安也位列其中。


    平安银行已建立网络金融部。中信银行也成立了与零售银行业务部平级的网络银行部。广发银行甚至提出一个五年规划,把二级单位“电子银行”改名为“互联网金融”并提升至一级单位,相应的变化是,以前电子银行只是一个互联网渠道,主要售卖银行理财产品,现在“互联网金融”则涉及更多传统的银行业务。它们都在试图对抗互联网银行的“挑衅”。


    以传统金融机构为代表的“旧势力”,与以新兴互联网金融为代表的“新势力”之间的较量正在登场,而这背后,是愈演愈烈的挖角之战。


    如今,秦刚怀着忐忑与焦灼的心情,等待着银行HR部门的通知,接替他的人到来之后,他将离开已经工作了近3年的岗位,加盟微众。


    他在很短时间内便决定加入微众。收到信息后不久,前领导便将他介绍给了风控部门总经理。趁他周末回广州见家人的空档,秦刚与他见了个面。


    短短一两个小时内,秦刚已记不得聊了些什么内容,但会面后,有个概念在他脑子里一直回旋:现在的工作已经看得到头,而微众的未来尚不可知,也许失望而归,也许充满想象力。不确定性也意味着微众的运营模式是崭新的,他觉得不妨一试,把自己的未来与这家银行在一定时期内捆绑在一起,更何况薪酬的大幅提升,的确增加了他对工作价值的认同感。


    事实上,传统金融机构已经在这场挖角之争中处于被动地位—担任微众董事长的,是出身麦肯锡、此前在中国平安负责创新业务的顾敏,他帮助平安搭建了强大的电话销售体系。而行长曹彤则有过中信银行等股份制银行的工作履历,他此前曾担任过招商银行个人银行部总经理与中信银行副行长,是零售业务的资深运营管理者。分管个人消费信贷的副行长黄黎明,则是中国平安陆金所前副总经理,对新兴起的互联网金融有更多的经验。


    监事长与其他的副行长,则分别来自平安银行、兴业银行、深圳银监局以及央行深圳中心支行,其中“受伤”最深的当属中国平安。


    原平安银行信用卡中心总经理、平安银行风险官、平安银行董秘、平安银行上海分行副行长与零售消费信贷事业部副总经理,都加入了微众,他们来自于中国平安旗下平安科技、银行信用卡、风控与零售消费信贷等,这些正是新银行建立时必不可少的核心业务部门。


    传统银行正试图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广发银行在总部进行了一次大规模内部竞聘,凡任职两至三年内考核有一次A的员工都可以竞聘调级,比如由初级申请调至中级、中级申请调至高级。


    在这次内部竞聘中,互联网金融部门开始扩张,员工数从原来的60人增加到了120多人,而这些新增的员工都来自广发银行的其他部门。对广发银行来说,这样的安排总好过人才流失到对手那里。如今,这个日益扩大的部门也正着手互联网金融产品的研发。


    微众就像一把捅开金融垄断的利剑,但对于市场来说,并没有免费的午餐。


    秦刚在第二次与微众筹备小组负责人见面时,感觉到他们也不知道微众的未来究竟如何,现在手里能把握得住的,只是微众要去向哪里的方向。


    基于利用互联网技术完善信用评估体系而开展金融业务的微众,是否能研发出用户埋单的产品,能否从消费者在互联网上留下的庞杂的痕迹,建立起有效的数据分析模型,并成功运用到银行业务上,多少有些前途未卜。


    “互联网金融仍在探索中,现在的可能性,还是基于传统银行使用的模型进行改造或者优化升级,做数据挖掘和探索,新模型的建立还需要时间。”前述股份制银行负责信用评级模型开发的中层管理人员说。


    ,但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要撼动传统金融机构统领的金融市场,对互联网银行来说几无可能。


    金融产品不同于普通的商品,它的风险是后置的,坏账的历史数据对于风控的建立来说至关重要。互联网银行在小微与个人贷款方面比起传统银行有着互联网大数据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它比传统银行具备更强的风险管理能力。规模太小,或者风险失控,都可能导致互联网银行的失败。


    微众的对手也包括自己。


    (应受访者要求,文中秦刚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