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投资新闻>识破小额贷款骗局 需要练就“火眼金睛”

识破小额贷款骗局 需要练就“火眼金睛”

  • 2023-06-05 09:59:46


  • “多亏你们帮我调解,否则,我这次上当受骗,要损失近万元哩。”


    近日,家住主城郊区的进城务工人员王晓华(化名),向九龙坡区石桥铺商圈联合执法平台相关负责人连连道谢。


    “唉,都怪我不该轻信他人!”说起自己被骗,王晓华颇为感慨。


    要说王晓华受骗的来龙去脉,还得从他添加的一个微信好友说起。


    骗局第一步

    微信添加好友,询问贷款需求


    11月6日,王晓华收到一位名叫“昂贵的、背影”微信好友添加邀请。当时没有多想,王晓华就同意了添加对方为微信好友。


    在与“昂贵的、背影”闲聊中,王晓华得知对方是“平安普惠”信贷部的工作人员张芬芬(化名)。聊天当中,张芬芬询问有没有资金需求时,恰好正需要2万元资金周转的王晓华,当即向对方寻求贷款渠道。


    得知王晓华征信记录良好,张芬芬便对王晓华说:“你的贷款金额不大,符合我们单位的贷款条件。不过,我们要收取你5个点的手续费。”


    “5个点的手续费也就是1000元,不多!”急需资金的王晓华便答应了对方的要求,并与张芬芬约定于11月7日上午在石桥铺数码城办理贷款事宜。


    骗局第二步

    签订0首付贷款合同,收取高额中介手续费


    第二天,王晓华如约来到石桥铺某数码商场,在一个指定商家与张芬芬碰头。


    在张芬芬的指引下,在商家展示的一个名叫“好分期”的“分期贷”平台,王晓华以0首付方式套取现金4900元,除去商家收取的手续费等费用,他实得现金3500元。按照签订的贷款合同规定,他每月还款535.66元,分15期还完。


    另外,张芬芬还指引王晓华从另外一个名叫“分期购”的“分期贷”平台套取5000元,除去手续费等费用,他实得现金2400元。按照这笔贷款合同的规定,他每月需还款527元,还款期数18个月。


    骗局第三步

    取消贷款遭到拒绝,扬言合同不能撤销


    “两笔加起来才5900元,与20000元相差太远。”两项贷款办理成功后,王晓华发现所得金额太少,当场表示要取消贷款合同。


    这时,张芬芬以“合同签订有效,不能撤销”等为由,与王晓华商量其他补偿方法。


    “你的两个贷款合同不能取消,我们补偿给你一个手机如何?”经过再三协商,商家答应给予王晓华3500元现金以及一部国行正版金色16G苹果6手机。


    “我都被你们绕晕了!”因办理时间从上午10点多一直持续到傍晚7点多,王晓华见天色已晚要回家吃饭了,便同意了商家的补偿要求。


    骗局第四步:

    发现贷款存在陷阱,立即报警追回损失


    回到家后,王晓华静下心来仔细算了算账:自己实际得到的现金才3500元和一部自己并不想要的手机,而需要偿还的贷款达17520元。


    “我肯定被骗了!”第二天上午,发觉上当的王晓华赶紧向派出所报警,警方将案件移交到石桥铺商圈联合执法平台进行处理。


    了解到王晓华的详细贷款经过后,石桥铺商圈联合执法平台决定,把王晓华和贷款商家叫在一起进行调解。


    最终,在联合执法平台工作人员的努力调解下,双方自愿达成了调解协议:王晓华归还3500元现金以及苹果手机,商家无条件撤销贷款合同。


    另外,如“好分期”和“分期GO”后期再产生一切费用,则由商家自行负责,与王晓华无关。


    提醒 1

    遭遇小额贷款骗局


    “因为种种原因,我们对小额贷款的查处还存在很多困难。”石桥铺商圈联合执法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根据全国范围来看,小额贷款骗局屡禁不止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首先是行骗手段隐蔽。


    小额贷款机构通过手机APP、微信、QQ、网络等线上平台发布广告,打着正规银行贷款业务的幌子招揽生意。然后将线上客户引至线下交易时,通过商品贷、手机贷等方式套取更大金额贷款,从总额中截取40%至80%的所谓“手续费”“业务费”“中介费”。


    其次是贷款人均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签订分期贷款合同后,与小贷机构发生纠纷为经济合同纠纷,如不接受调解,只能通过司法途径解决。


    第三是即使部分违规小贷机构有限制人身自由、威胁恐吓、强买强卖等行为,由于证据收集困难,事后贷款人难以举证。


    ,在发觉上当受骗后,因顾及贷款机构追债,受骗金额较小等原因,放弃报警。


    此外,、工商、,仅靠某个部门“单打独斗”,短期内难以根除。急需从立法层面,规范小额贷款流程,严肃追究违规套取小额贷款行为者的法律责任。


    提醒 2

    要用“火眼金睛”

    识破小额贷款骗局


    “近年来,‘商品贷’‘信用贷’‘网络贷’‘消费贷’骗局一直呈高发态势,上当受骗的群众不在少数。”


    11月18日,石桥铺商圈联合执法平台相关负责人告诉重庆日报记者,之所以出现这些上当受骗的案例,既有消费者急需资金周转,贪图“低息放贷”的小便宜和“马上放款”的小便利,也有正规融资渠道手续繁琐、审核严格,、程序不规范等原因。


    该负责人介绍,识破小额贷款骗局,需要消费者练就“火眼金睛”,不轻易相信网络眼花缭乱的宣传和骗子天花乱坠的许诺;、工商、,、规范小额贷款流程、打击违法借贷行为;还需要各大银行“降低门槛”,推出更多接地气的小额贷款服务项目,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放款效率。


    “多管齐下、堵疏结合之日,便是小贷骗局这头脱缰的野马‘悬崖勒马‘之时!”该负责人委托本报提醒广大市民,如需信用贷款,应通过银行正规渠道办理。一旦发现上当受骗,应收集相关证据,并及时报警。